「把這裡當成自己家,常常來吃麵啊!」這是婆婆對我講過最感動的話,讓在台東工作的我,忽然覺得在台東也有了家人,平凡卻窩心的話,有媽的孩子像個寶,有婆婆也是(笑)。 (攝影:家嘉、提問:傅傅,後面的照片可能因當時還沒換手機,畫質不一請見諒XD,部分圖片取自 發現台東慢食)

麵條,自己擀的;披肩,自己繡的,婆婆的閨名很可愛,名叫杏花,杏花婆婆的可愛與溫暖,來池上吃過大陸婆婆麵食館的人一定感受得到。從山西到池上,婆婆手做的麵食從包子、饅頭、米水餃到米麵條,我住在池上的那段日子,一星期沒吃一次婆婆的麵,總有種少了什麼的感覺。

因著在池上的地利優勢,婆婆的麵可是和了池上米,口感多了份Q勁,如果婆婆得空,就會出來跟客人們聊上幾句。週一週二雖然吃不到婆婆的手擀麵,卻有機會看到她們一邊哼著小曲、一邊做花卷或捏包子,婆婆的手擀麵食,我在池上難忘的手感味。

IMAG2982.jpg

第一次吃婆婆的麵,是跟子子來看油菜花的回程,趕火車前吃了碗油潑麵跟燙油菜花(不得不說油菜花真是好啊,看得到也吃得到XD),麵本身的咬勁讓我驚喜;再來是不久後,2015年3月初來到池上面試前,就先到婆婆家吃一盤米水餃,現在雖然已經不供應了,不過和了米粉的水餃皮之Q彈,那口味讓我記到現在,當時也沒想到後續跟婆婆還有她女兒愛軍姐有更多的緣分。

加入執行台東產地餐桌議題的團隊-津和堂之後,我馬上加入了第四屆「一個人的餐桌」產業輔導的行列,上一屆以「大盤雞麵」獲獎的婆婆她們繼續報名了精進獎,與我們一邊討論、一邊製作夏季的限定料理「山西涼夏」(涼麵套餐),更認識到她們對於做麵的想法與婆婆的故事,婆婆還熱情地邀大家一起試吃,非常幸福的職業傷害啊!(捏肚子)

幾次帶著店家去外縣市參訪的時候,婆婆跟愛軍姐都會一起出席,認真紀錄、抄筆記,婆婆雖然需要揹著支架支撐脊椎,但還是跟我們一起到台北、到花蓮豐濱參訪,可愛的模樣是會讓我感到充電的;又一次,雖然是因為工作所需,我們要發想產地餐桌相關的烹飪遊程Cooking Tour,忽然靈光一閃想到......好想跟婆婆學擀麵喔!!!如果遊客可以跟婆婆學了擀麵再吃麵,感覺一定很棒!所以跟愛軍姐他們談起這個構想,約了2015年冬至晚上,親自跟婆婆學著擀麵。

IMAG4019.jpg

不正經插播:山西麵點真的在我心目中好威猛啊啊啊!小時候《中華一番》的鋼棍解師傅太印象深刻了,所以後來遇上婆婆,雖然沒有鋼棍,可某年跟婆婆學擀麵時,看到她拿出那根長長的擀麵棍,忽然眼睛為之一亮!

通常大家只會吃到上桌的麵,但那天晚上,我們從和麵開始,跟著婆婆手把手的捏麵糰,讓他們「拗」一下(醒麵),再用擀麵棍把麵糰擀大,再挑戰切成麵條(細麵或寬麵),最後婆婆跟愛軍姐幫我們把擀好的麵燙熟,把大盤雞的醬料跟燙麵的麵湯混合,成為獨一無二、完全限量與非賣品的「大盤湯麵」!

IMAG4008.jpg

冬至吃湯圓不稀奇,跟著婆婆學擀麵後,來碗大盤湯麵跟麵湯才夠鮮!然而,也是在那年冬至,一邊吃著熱呼呼的湯麵,一邊聽婆婆跟我們說「把這裡當成自己家」,以至於全身從內到外湧上溫暖,當天的湯麵滋味也讓我記到現在,是我台東記憶中的味道。

後來幾次到婆婆家吃麵,也常看到婆婆、愛軍姐跟客人一起互動的畫面,有天快2點才去吃午餐,就看到得空的婆婆跟客人聊天,聊當年遇上阿美族青年,為了愛舉家遷徙到池上,入鄉隨俗,可別以為婆婆只會唱山西歌謠,阿美族的歌舞也都難不倒她!

IMAG3389.jpg

1422552_655406281228475_3668870538926677489_n.jpg

DSCN2568.JPG

目前大陸婆婆麵食館除了各種麵食、大盤雞套餐,也會賣自製的「辣椒果醬」,去池上之前我是吃不太了辣的,但為了婆婆的大盤雞跟果醬,竟然意外地拓展了自己對辣的接受度XD(所以後來就非常喜歡點大盤雞這種微辣的麵點);而這台鐵馬愛駒,正是婆婆當年的起點─從腳踏車開始賣包子、饅頭,紮實的口感跟餡料獲得大家的好評,也成為後來開店的契機。

最後放上一張前同事家嘉拍、然後後來我後製成為酷卡,送給2015年年底有來參加「縱谷廚藝教室」朋友們的小贈品,雖然我不是台東人,不過認真覺得,池上有大陸婆婆可真幸福。

1. chinho_side 1.jpg

Info

大陸婆婆麵食館
台東縣池上鄉慶福路27號
089-862970 https://goo.gl/9GRJt1
目前週一、週二休息,婆婆跟愛軍姐要有時間擀麵做包子饅頭~~

點我看 更專業的小青老師介紹文

在台東的餐桌上,旅行-產地餐桌成果專刊 點我可下載PDF
發現台東慢食FB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lowFoodTaitung/

arrow
arrow

    傅阿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