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8099.JPG
 
自強號單程要783元、單趟至少平均4小時起跳的距離,在去年2月中之前,這些都非常熟悉(甚至生理時鐘還會讓我再怎麼昏迷,到花蓮一帶就會醒來,或是看完風景再昏睡),現在則是曾經的熟悉,有點期待、緊張,但還是想時不時回去的地方。 (延伸閱讀──快滿3周年的老文:我在池上的日子—150天之心得筆記)
 
由於不久前恰巧認識朋友的朋友,發現她剛好就是「南方以南」的工作人員,再加上我覺得實在太少人知道台東還有很多好活動了(不只熱氣球啊啊啊),所以編輯了一篇文章 (把握處暑的台東夏之旅!南方以南、東海岸大地藝術節、台東慢食節8月紛呈),也剛好許多活動一起進行,所以在上週 8/17~19 期間,我再去了趟台東走走看看跟吸收療癒一番。
 
有關「南方以南」、「台東慢食節」,除了編輯的文章已經有初步介紹之餘,這兩大主題都很適合自開一篇來記錄,無意間從小青老師FB看到的「台東新便當計畫」,沒想到就是持續到9月中的「台東設計展」其中一個主題展!恰巧趕上 8/19 其中一款新便當的品食導覽發表體驗,所以那一天也藉機參觀五大主題展,以客觀的角度來看看台東近幾年的變化。
 
一、台東新便當計畫

IMG_6536.JPG

說起台東,你會不會也想到池上便當?(直接破梗XD)
雖然是不太大的文創教室展出,不過把8,000個木片便當盒當作磚塊,砌成五款新便當的展示堡壘!邀請五組廚師,以台東在地食材發想五款便當,那天我參加到的是姐弟檔「擺浪饕餮」洪慈璟與洪偉鈞的分享場子,說也奇妙,在展場中我也最喜歡他們所分享對便當的感想:做便當是件溫暖開心的事。

(回憶時間:想起小學時期還有過的帶便當經驗,當時我娘月娥雖然不是自己做,買的是大甲回憶無敵的阿清自助餐,然後很環保地拿玻璃便當盒幫我裝菜啊肉的,對比同學都是吃打菜的團膳,月娥帶來的便當真的讚!)
 
還有金瓜三號吳姝嫻用紅烏龍慢燉的豬五花肉,光看介紹跟便當模型就讓我嘴饞啊啊啊!新便當展的好處之一是:好奇便當菜怎麼料理的嗎?展示板上就分享了作法喔!

IMG_7826.JPG

IMG_7834.JPG

享用便當前,工作人員先導覽五款便當的概況,也帶我們上去平常禁止進入的2樓一睹壯觀的便當城牆,然後由於我們都會拿日曆紙來墊便當,所以也特別設計類日曆紙讓參與的人撕來墊(?),但一看發現這紙還分別對應了五款新便當的設計元素,怎麼捨得拿來墊啦XDDD

IMG_7864.JPG

IMG_7885.JPG

IMG_7891.JPG

終於要來品嚐便當了!擺浪饕餮姊弟檔也現身來跟大家介紹食材跟怎麼調理,兩人還是搭第一班飛機來台東,然後再烹調出新鮮的便當──使用鹿野土雞的小雞腿、晚崙西亞蜂蜜製作成東南亞風味的烤雞,用他們最先接觸到的台東食材~小米、紅藜等做成的三色稻荷飯糰,還有用鬼頭刀做的鮮蔬魚捲!


開放QA時,忍不住問了問他們覺得哪道料理或食材處理起來很有挑戰性,會看鏡頭的弟弟說這道魚捲因為是純粹用魚肉漿製作,加了一點馬鈴薯之外就沒加任何添加物,怎麼樣讓它能有彈性、定型絕對是挑戰啊啊啊!先蒸後煎留住鮮味,吃起來也很清爽沒有負擔,還有我個人最愛的......滷鵪鶉蛋!!!姊姊說最好要冰鎮入味個4、5天,每道菜色都是耗費很多心力跟時間去開發、調整的,也從看似簡單的便當中,發現不一般的用心跟溫度。最高興跟台東慢食好夥伴──小青老師、棋子老師(最近出了很棒的台東故事~五感浪遊 台東的樣子)一起參加,覺得有越來越多人一起重視食文化,非常開心 :)

IMG_7910.JPG

小小建議:覺得導覽前能講述一下「便當」之餘台東的意義、便當的演變會更好 (就我所知像池上便當以前就有放大坡池裡的魚蝦!雖然這也是先前店家跟我分享我才知道啦...)
然後9/1、9/2還有最後兩場的便當餐會+導覽,雖然吃的部分已經全部額滿了,不過還是可以聽導覽!
 
二、有一種浪潮,叫台東
雖然在實際去之前,朋友A跟我說了一個完美的譬喻(太直接但精準了,有興趣的人可以偷偷問我XD),這個展區是前團隊負責的,進入展場就忍不住覺得...天啊辛苦了......
離鐵花村不遠、台東轉運站附近的275倉庫裡面,入口處就以懸掛的藍染布們營造「浪潮」,先讓大家看看近幾年台東的變化、一般大眾對台東的印象,也區隔出必須親自進入、進一步探秘的「洗禮」感,然後雖然免不了一定得放熱氣球,但以這樣的呈現我個人是相當喜歡。
 

IMG_7930.JPG

展區還分為蛻變、生活、閱讀等不同主題,「把劇本放進格子」的在地生活與意識展現也挺耐人尋味,每格小空間展現了創作者的想法,如果是我,我會想在裡面放什麼呢?

IMG_8101.JPG

在最後的「慢味」區,真心覺得強者前同事啊XD!看就知道一定花了不少心力去蒐集跟維護這些草木植栽、擺設安放,更驚人(也誘人)的是慢味餐桌不只是讓人看好拍好,在台東慢食節之外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這裡品嚐台東的滋味,看8/11已結束的野食餐桌覺得氛圍真好,目前 9/7(五)晚上還加碼「法客餐桌」──關山宏昌客家菜館的欣芝要分享她的料理跟故事,實在很好奇她會怎麼呈現不同以往的後山客家菜。(啊啊啊可是太常回去我的錢包會哭啊...)

IMG_7984.JPG

IMG_8109.JPG

 
三、巢流
巢流展區其實一開始並不在我的規劃之中,但去了之後覺得好在有去!展出的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LIMA我是第一次去,在展場內文化處大姊的說明下,才知道「LIMA」在不少原民族中代表著「手」的意思,象徵著手作、傳承。

IMG_8013.JPG

這個展區有著「從源頭出發,找到新的可能」的意義,四位原民創作老師雖然曾經離巢、去接收外界的刺激與靈感,但返回之後,也重新用不同的方式、介質來轉釋自己的文化與認同感,造就更豐富的當代原民藝術。這些意涵不只從展區的介紹看得出來,入口處最能代表巢流的意象創作也十分有趣,家鄉是如何栽培你,當你在外面成長茁壯或是蛻變的同時,如何迴流、用不同的方式回饋,是這個展出的精神。

IMG_8015.JPG

感謝展場的文化處大姊解說(其實原本是沒有的...可能我看起來一副問題滿滿的樣子所以把她吸引出來??),讓我不只是看這些展品跟藝術,也能多一點發現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,例如舉辦國際青年文創營,讓有創作背景的學員能跟著職人學習,從採集材質、實作到文化與人的熱情,雖然時間有限,仍是很扎實與難得的整個過程。像我聽到其中一門有關樹皮的創作,是如何從樹枝取得樹皮,還要構思怎麼設計、組裝與分工感覺就很燒腦,還有從八角花圖紋延伸出來的燈飾,呈現在展區的作品都是令人覺得驚豔卻不帶勉強、突兀的。

IMG_8024.JPG

看著這些展出,也能跟台東慢食節、南方以南有些呼應,原住民族的美感跟藝術感是融在生活、內化到骨子裡的,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服飾編織、居家擺設等如何應用就看得出來,或許他們會好奇這樣就是藝術嗎?或許會有些質疑,但對外行人(例如我)而言,我知道就算我會那樣的技術,也肯定做不出那樣的,自然而然的感動與連結。
 
上一次回去台東是4月初,為了海端布農朋友的「崁頂百年」而去,那是部落的年輕人為了把過去遷徙至此的故事與足跡,傳承給部落更多年輕人的自發活動,雖然規模不大、沒有太多對外宣傳的資源,卻是近期我參加過很感動的活動之一。
 
用台東來重啟放任快一年的部落格應該是不錯的選擇,雖然我正式邁入30代了,不過部落格還是會很依自己的狀況跟時間來更新的哈哈哈哈!29歲這年有很多挑戰跟感觸,現在也得鼓勵自己好好面對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能講、該講,也都有自己的課題跟使命吧。
 
Info

IMG_7819.JPG

IMG_7824.JPG

最後,感謝新便當計畫展場裡的姊姊幫我拍這張XDDDDD

arrow
arrow

    傅阿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